新闻资讯NEWS

血糖控制得不错,为何还会得糖尿病肾病?

发表时间:2024-07-16 作者:澳尔华泰 阅读数:7

什么是糖尿病肾病

糖尿病肾脏病(DKD)指的是糖尿病(DM)引起的慢性肾脏病,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,病变可累计整个肾脏(包括肾小球、肾小管、肾间质等),主要表现为蛋白尿(患者可出现泡沫尿、水肿),或者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(患者抽血化验肾功能提示血肌酐升高),以上两点可同时具备,或者只出现其一。

但是,需要注意的是,不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蛋白阳性或者血肌酐升高,就是糖尿病肾脏病,因为糖尿病患者完全可能同时得了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肾病:比如老年患者常见的膜性肾病,青年人常见的IgA肾病等。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因为自身患疾病多(比如高血压、高尿酸、高脂血症等),因为这类代谢性疾病控制欠佳,导致了患者合并了高血压肾病、尿酸性肾病、肥胖相关性肾病。

因此,建议糖友们自我多次血糖监测来有效评估自身血糖波动程度。理想的血糖波动幅度:

1.一天内**血糖波动幅度不超过4.4mmol/L

2.三餐后2小时血糖与对应餐前血糖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不能超过2.2mmol/L

如果未达标,就说明血糖波动幅度较大应该和医生进一步沟通了。

糖尿病到糖尿病肾病到底有多远

最新的临床研究发现,进展速度和糖尿病的类型相关。通常1型糖尿病的患者在诊断5年后可出现尿白蛋白水平的升高,而2型糖尿病发展速度更难预测,因为临床发现7.2%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时候已经存在尿白蛋白的升高,出现了肾损伤。因此,2021年中国指南明确指出:“推荐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白蛋白/肌酐比值(UACR)检测和肾小球滤过率(eGFR)评估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脏;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则在确诊糖尿病时候就应该进行筛查1次,之后每年应至少筛查1次”。李阿姨从医院确诊2型糖尿病至今已经9年,患者平时忽视了肾损伤的筛查,直到出现水肿才在门诊化验尿常规发现中等量蛋白尿,尚没有进行肾功能评估。DM引起肾损伤后随着高糖对肾脏病理损伤加重,患者从微量蛋白尿期→大量蛋白尿期→肾功能减退→尿毒症期,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。李阿姨显然已经错过了病情初期、有逆转机会的微量蛋白尿期,是非常可惜的。如果李阿姨在初期就到肾病科筛查及时发现DKD,张医生可以应用最新DKD药物减少患者蛋白尿,甚至逆转尿蛋白转阴,延缓DKD进程,保护远期肾功能。

延缓DKD进展,除了控制血糖还需要做什么

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众多,包括高血糖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肥胖、吸烟、合并疾病、基因和个体差异等等。遗传因素改变不了,可以干预的除了控制好血糖外,还要严格控制血压、血脂和体重等。

糖尿病肾病的控制目标

空腹血糖 4.4-7.0

非空腹血糖<10.0

糖化血红蛋白A1c(%)<7.0

血压 ≤ 130/80 mmHg;

总胆固醇<4.5 mmol/L

甘油三酯<1.7mmol/L

体重指数<24.0(kg/m2)

为了更好控制以上危险因素,生活中,DM患者应该戒烟戒酒、规律作息、低糖饮食、适当运动、减轻精神压力。

糖尿病患者发现蛋白尿或者血肌酐升高后,需要到肾病专科就诊。需要重新审视降糖和降压方案,避免所使用药物对肾脏有不良影响,并改成对蛋白尿控制和远期肾功能有保护作用的药物,如患者肾功能允许情况时,可考虑ACEI或ARB降压、SGLT2i降糖。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别具特色,对帮助患者消肿利尿、改善营养状态和腰酸乏力等症状,减少尿蛋白,降低血肌酐和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都有一定疗效。